近年来,房山区设施农业的稳步发展为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,丰富居民餐桌起到积极作用。2015年一季度,房山区设施农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,设施生产开局良好,实现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。
一、设施农业生产基本情况
一季度,房山区设施农业实际利用占地面积16291亩,同比增长7.4%;播种面积14889亩,同比增长7.9%。设施农业充分发挥高技术含量、反季节种植的优势,获得显著经济效益,实现收入13489.3万元,同比增长11.3%。
2015年1季度设施农业情况
单位:亩、万元
|
本年累计 |
去年同期 |
比去年±% |
一、播种面积 |
14889.0 |
13802.0 |
7.9 |
温 室 |
12609.0 |
12552.0 |
0.5 |
大 棚 |
1184.0 |
505.0 |
134.5 |
中 小 棚 |
1096.0 |
745.0 |
47.1 |
二、销售收入 |
13489.3 |
12119.6 |
11.3 |
温 室 |
12107.3 |
11394.3 |
6.3 |
大 棚 |
869.2 |
348.0 |
149.8 |
中 小 棚 |
512.8 |
377.3 |
35.9 |
二、设施农业发展特点
(一)分乡镇来看,地区发展不平衡
1、平原地区发展规模较大
一季度,房山区设施占地面积16291亩,在17个有设施农业的乡镇中,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琉璃河、长阳、良乡、窦店、石楼,五个乡镇均为平原乡镇,占地总面积11141亩,占全部设施比重为68.4%。
2、新型工厂化设施经济效益高
新型工厂化设施生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窦店镇的几家以生产食用菌为主要业务的企业,经济效益显著,窦店镇设施实现经济效益4307.1万元,在各乡镇设施收入中位居首位,占房山区设施收入的31.9%。
(二)分品种来看,设施蔬菜成为主角
1、设施蔬菜(含食用菌)收入占主导地位
一季度,房山区设施蔬菜(含食用菌)种植播种面积13724亩,同比增长9.8%;产量23056.8吨,同比增长9.6%;实现收入11727万元,同比增长10%。设施蔬菜收入占设施总收入的86.9%,在所有种植品种中占据主导地位。
2、设施花卉生产情况
设施鲜切花播种面积59亩,同比增加10亩;产量25万枝,同比下降1.7%;收入下降15.1%。盆栽花播种面积413亩,同比下降1.7%;产量31.3万盆,同比下降41.5%;收入同比下降41.8%。盆栽观叶植物播种面积59亩,同比增长1.7%,产量10.5万盆,同比增加3.4万盆,收入增加5.8万元。
3、采摘因素促设施瓜果收入增加
房山区周口店、琉璃河、闫村、长阳等乡镇大力发展观光采摘,设施瓜果播种面积304亩,同比减少16亩;产量255吨,同比减少31吨,草莓采摘价格的走高,带动收入增加15.3万元。
(三)分设施类型来看,温室稳居主导
1、温室设施经济效益显著,稳居主导地位
一季度,房山区温室播种面积12609亩,同比增长1%;温室实现收入12107.3万元,同比增长6.3%,在全部设施收入中占据89.8%,稳居主导地位。
2、大棚、中小棚设施生产增幅较大
大棚播种面积1184亩,同比增长1.3倍;大棚实现收入869.2万元,同比增长1.5倍。中小棚播种面积1096亩,同比增长47.1%;实现收入512.8万元,同比增长35.9%。
三、存在的问题及措施
一是缺乏品牌意识,无公害、绿色品种的比重较小,农产品过于零散化,需大力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的绿色蔬菜、有机蔬菜,结合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,加大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力度,利用观光采摘等形式提高产品附加值,突出品牌建设,培育壮大已有的优势品牌。
二是设施水平、生产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,尤其是中小棚设施,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,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。需增加高技术含量的温室比重,扩大生产规模、增加灌溉、温控等配套设备,提高生产作业的科技含量、向着自动化、产业化生产道路迈进。
三是种植品种多为常规品种,专用型、系列化的设施品种较少,农户栽培技术主要是来自于经验,管理水平有待提高。政府相关部门需加大扶持力度,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农民的培训,使农户能够及时了解设施农业的新知识和市场的新需求,不断提高科技含量,生产出市场需求、效益可观的农产品。